2013年8月,莫斯科田径世锦赛拉开帷幕,中国飞人刘翔的名字再次成为焦点。作为2007年大阪世锦赛冠军和奥运会金牌得主,刘翔的每一次亮相都牵动着亿万观众的心。尽管他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因跟腱断裂遗憾退赛,但经过一年的康复训练,外界仍期待他能在莫斯科上演“王者归来”。 8月11日,男子110米栏预赛开始前,刘翔在热身时表情凝重。发令枪响后,他起步顺利,但在跨越第一个栏架时突然减速,随后痛苦地抱住右腿,踉跄几步后跌坐在跑道上。这一幕与伦敦奥运会的场景惊人相似,现场观众一片哗然。最终,刘翔被轮椅推出赛场,诊断结果为跟腱再次撕裂。 赛后采访中,教练孙海平透露:“刘翔的跟腱伤势从未完全恢复,但他坚持参赛是为了不辜负支持者。”事实上,刘翔在2013年初就已感到不适,但为了世锦赛名额,他选择了保守治疗。队医回忆道:“每次训练后,他都要冰敷半小时才能缓解疼痛。” 莫斯科世锦赛成为刘翔职业生涯的转折点。2015年4月,他正式宣布退役。回顾这段历程,体育评论员张斌评价道:“刘翔的两次伤退不是失败,而是体育精神最真实的写照——即使知道可能倒下,依然选择出发。” 尽管结局充满遗憾,刘翔仍以36次国际大赛冠军的成就改写了亚洲田径历史。他的故事提醒我们:运动员的荣耀不仅在于金牌,更在于与伤病的抗争和对极限的挑战。如今,中国跨栏项目的新生代选手仍在延续他的梦想。一、赛前期待:刘翔能否再创辉煌?
二、预赛突发意外:熟悉的剧情重演
三、背后真相:伤病与坚持的拉锯战
“我比任何人都想站在决赛跑道上,但身体已经不允许了。”——刘翔赛后发布会发言
四、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
五、遗产与启示
女排香港站比赛赛程公布:中国女排迎战强敌,球迷们不容错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