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牌背后的泪水:陈芋汐夺冠遭网暴,体育精神何去何从

2025-08-16 13:21:20      环保活动展示

在杭州全国跳水冠军赛颁奖台上,17岁的陈芋汐捧着两枚金牌却掩面落泪。这个刚刚以绝对优势包揽女子10米台单双人冠军的上海姑娘,本应沉浸在胜利喜悦中,却因网络暴力在镜头前红了眼眶。这场本该属于竞技体育的庆典,为何演变成舆论场的硝烟弥漫?

陈芋汐此次夺冠实至名归:决赛中5跳动作稳如磐石,总分领先第二名40多分。但社交媒体上,"靠全红婵退赛捡便宜""水花大的动作被放水"等质疑铺天盖地。更有人用"炸鱼"戏谑她某轮稍大的入水水花,将运动员的正常失误异化为人身攻击。"我看到有条评论说'这金牌含金量比不过全红婵随便一跳',可她根本没参赛啊!"陈芋汐赛后接受采访时哽咽道。

这场舆论风暴的导火索,正是全红婵因伤病退赛引发的连锁反应。部分粉丝将两位运动员推向对立面:一边是"农村小将被埋没"的悲情叙事,一边是"上海资源咖被偏袒"的阴谋论。更有甚者用地域标签煽动对立,将良性竞争异化为"宫斗剧"。这种"非黑即白"的极端思维,实则是饭圈"粉黑大战"的翻版——只许自家偶像赢,他人成功必有诈。

展开全文

鲜有人知的是,这对常被比较的选手私下是惺惺相惜的伙伴。去年冬训时,全红婵曾主动搀扶腰伤复发的陈芋汐去治疗;直播中两人互相调侃"下次比赛要比个高下";就连人民日报也曾发文盛赞她们"用实力诠释体育精神"。国家跳水队领队坦言:"她们在世锦赛上是搭档,在训练中是伙伴,这种互相成就的关系本应成为体育圈的典范。"

更令人忧心的是,这种戾气正在侵蚀体育生态。跳水队教练透露,运动员赛后常要面对"成绩不好算我输"的粉丝私信,甚至有孩子因害怕网暴在赛前失眠。"我们比的是动作完成度,不是比谁粉丝多。"陈芋汐的这句话,道出了所有运动员的无奈。

这场风波引发的反思正在发酵。体育总局官网刊文呼吁:"请还运动员一片清朗的竞技场。"资深体育记者王健分析:"当网络暴力成本过低,当极端言论被流量推波助澜,我们正在毁掉体育最珍贵的纯粹性。"更多网友开始站出来:"比起苛责水花大小,不如看看她们每天400跳的训练量""请别让17岁的孩子背负成年人的是非"。

在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的池边,陈芋汐擦拭着泪水继续投入训练。这个从6岁就开始在跳台上起跳的姑娘,用2000多个日夜的坚持,早已证明了自己的实力。或许正如她夺冠后在社交媒体写的:"谢谢所有善意的鼓励,我会继续跳下去。"而我们,更应该用理解和尊重,守护这些为梦想拼搏的年轻生命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2022年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女子双打项目
2017男排世俱杯小组赛第三轮B组上海金色年华vs阿根廷玻利瓦尔比赛录像